English

【致远科技】最全铝行业技术术语解析

更新时间:2023-06-21 12:00:00 作者: 来源:(内容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点击:
原铝
原铝的英文称呼为Primary aluminium,也可以称原生铝,它的定义是:从铝电解槽中虹吸到抬包(浇包)中的液态铝。然后经秤重浇入混入混合炉,净化处理后铸成小锭块,这种小锭的质量通常为20kg±2kg或15kg±2kg或大的T形锭(T-bar),也可以在混合炉内熔炼成压力加工用的合金。用净化处理的原铝铸造的锭块称为重熔用铝锭,按GB/T1196-2008,重熔用铝锭共有8种。每包原铝都必须过磅计量,填入生产卡,这些工作或自动进行,或人工完成。因此原铝产量应是精准的,除非人为刻意造假,修改数据,另外,还可以根据理论公式计算产量,计算产量应很靠近实际产量。
在工厂往往将原铝称为铝水或铝熔体,这不妥,因为铝水、铝熔体是一个广泛的术语,泛指各种液态铝,而原铝是一个特定的术语,当然,原铝也是一种铝水。

 

铝与铝金属或金属铝
铝的英文有两种写法:aluminium与aluminum,前者是英式的,后者是美式的。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日本用的是美式的,而其他国家与地区则用的是英式的,中国宜统一用英式的。我们在说话、写文章时不要说金属铝、金属镁的,更不应书写成金属铝、金属镁,这是外国人的说法,因为由aluminium看不出来它是金属还是非金属,也看不出它在室温下的形态,是固态、液态,还是气态,所以写成铝金属(aluminium metal),而汉字真伟大,一看元素名称,就知道它的属性与形态,例如一说铝,我们就知道它是一种金属,在室温下呈固态,用不着说金属铝或铝金属,在书面材料中更应注意这一点。
轧制与压延
当前在中国铝加工业仍有少部分人、个别工厂、甚至个别权威大机构将轧制(rolling或milling)说成压延,铝工业有一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成的大铝加工厂将其板带车间称为压延车间后改为压延厂,但在标准中、教科书与辞书中都没有称压延的,钢铁工业都称轧制,没有称压延的。在新华字典中查不到“压延”辞条,而对轧制的解释为“应用两个反向旋转的轧辊间的压力改变金属材料形状和性能的加工过程。”在GB/T8005.1-2008(铝及铝合金术语第一部分:产品及加工处理工艺)中也对“压延”作解释,但对轧制的(milling)解释是“加工过程中,金属在轧机的上、下辊之间进行辗压,从而生产出单板或带状板材的过程。”因此,不要再用压延这一名词,而统用轧制这一术语,钢铁工业就是这样。

 

 
厚板、薄板与中厚板
在2002年以前,中国铝加工业没有说中厚板的,是某年中国有一个国有综合性大型铝加工企业拟建一条现代化的厚板生产线项目,在国家有关部门打的立项报告中提出了建中厚板项目的申请,自此以后“中厚板”这个技术名词在中国铝工业界广泛为流传,至今不衰。实际上,无论在世界铝工业还是在中国铝加工业领域都未曾有“中厚板”这一名词,在GB/T8005.1-2008(铝及铝合金术语第1部分:产品及加工处理工艺)中仅列有薄板(sheet)与厚板(plate)辞条。薄板定义:厚度大于0.20mm且大于6mm的板材;厚板定义:厚度大于6mm的板材。除北美洲外,其他国家与地区都是这么定义的,北美洲将厚板定义为:厚度大于0.25英寸(6.35mm)的板材。不过,在钢铁工业还真有“中板”这个术语,它们的定义:厚度≤3.0mm的为薄板,厚度>3.0mm~≤20.0mm的板材为中板,厚度>20.0mm~≤40.0mm的板材为厚板,厚度大于40.0mm的板材为特厚板。
建议取消“中厚板”这个术语,以便与国际惯例接轨,不为标准制订添乱,大家也不要再用这个术语,如果认为有必要添加这个术语,则应在标准中给出明确解释与定义。
车轮与轮毂
大约在2010年以前中国将汽车铝车轮称为轮毂(hub),是对的,从2010年起改称车轮(wheel),也是对的,国际上都这么叫,将轮毂改称车轮是为与国际接轨,更便于国际交往与进行国际贸易。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铝车轮与摩托车铝车轮生产和出口大国,2014年中国汽车铝车轮生产能力超过2亿件/年,产量约1.6亿件,出口量约占51.5%,生产这么多车轮约消费1600kt铝合金,出口厂商约1300家。中国应出口更多的铝车轮,目标应是出口量占产量的80%左右。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14年中国铝摩托车轮的生产能力约1亿件/a,产量约68000k件,出口量占55%左右。
摩擦搅拌焊与搅拌摩擦焊(FSW)
摩擦搅拌焊(FSW,Frickionstir welding)是英国焊接研究所(TWI)于上世纪90年代初发明的,1999年挪威萨帕铝业公司首次进行了商业化焊接,现在此法已成为铝及铝合金最先进的焊接工艺,中国已完全掌握了此种技术及其设备制造技术。在当前中国对FSW有两种译法,一种为摩擦搅拌焊,另一种为搅拌摩擦焊,前者是对的,后者是错的,无论从英语语法与习惯还是此法的工作原理来说都是不对的,在任何场合都应用摩擦搅拌焊,希望予以纠正,正式出版物不要再用“搅拌摩擦焊”这一术语。
与目前铝合金其他的焊接工艺相比,摩擦搅拌焊的主要优点有:焊接温度未达到铝及铝合金的熔点,通常不高于510℃,不会熔化,但大大软化,因而可随着指针“流动”,焊缝有比母材更细化的再结晶组织,焊缝几乎与母材在同一平面上,它们的力学性能几乎相等;焊缝可呈直线形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对于裂纹敏感的合金也不必采取特殊的措施就可以施焊;无需填充金属和保护气体,成本比传统工艺的低一些;不必开口和焊前处理;焊接速度高于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电弧焊(MIG);焊接变形小,仅为MIG法的十二分之一;可以焊接所有的变形铝合金和铸造铝合金,可焊接异种如铜与铝;热影响的性能比熔化焊的高;与传统的熔焊法相比,此法焊接温度低,变形小,没有凝固裂纹,是焊接铝合金的现代化的最佳工艺,可以顺利地焊接那些难熔焊的易产生裂纹的超硬度铝合金和铝-锂合金等;可以单面焊接厚达75mm、双面焊接150mm的工件,是一种环保型的焊接工艺,无燥气体、无弧光、不散发气体;焊后不需要矫正;检验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可重复生产;几乎不需要预焊。中国应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推广摩擦搅拌焊的应用。
挤压圆铸锭与铸棒(billet)
billet应译为圆铸锭、挤压圆铸锭,可简称圆锭,但不可以译为圆棒或铸棒,因为棒的英文为bar或rod。棒是一种半成品,而锭是加工棒的原始坯料。挤压用的圆锭说成棒或写成棒,易使人误认为是棒材,是半成品的一种,早些年中国有一家企业将仅简易加工的圆锭写成棒,将棒材出口到国际市场当重熔用锭,骗取出口退税,在国际市场上造成不良影响。
凡是称为“棒”的铝产品不管外表如何,其加工变形率必须≥70%,否则不能消除铸造组织,不能认为是“棒”,即使变形率达到50%仍应视为锭,不是棒。在中国把铸造圆锭说成棒起源于上世纪80年中期广东省建筑铝型材厂的建设与生产,以后风靡全行业。现在要求在出版物中不用“铸棒”这一术语都不易,很难避免。

来源:机械工程材料